导读:从去年到现在,O2O已经从概念慢慢转到实践了。不仅有传统品牌商的实操,阿里、京东等巨头也高调喊出“O2O”的动作。为什么说O2O本质上是一种经营模式?传统企业玩法和互联网巨头又有什么不同?
O2O不是14年才崛起的一种模式,三四年前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实践它,但是那时候是基于模式的一种实践,为了O2O而O2O,那么从去年年底到今年,百度、阿里、腾讯、或者京东都在玩O2O。他们是为了经营而O2O,而不是为了模式。为什么呢?
因为电商用户的增长率在下降,增速也在下降,所以说线上红利趋于饱和。也许还有局部的红海、蓝海或者市场,但是不足以成为规模、成为体系。
那人们为什么玩O2O?就像饭店参加团购,是为了增加销售额,但其实也是为了分摊它的边际成本。那我们看几个巨头,还是那句话,线上相对饱和。那么他们怎么办,只能往线下走,往线下走,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,最好的模式不是自己在线下开店,或者大规模的投入资金等等,另外时间也不允许。只有利用自己在线上的优势去去扩张线下,收编线下的、整合线下的资源,为线下带来互联网红利,同时为自己跑马圈地。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,提高了自己客户的稳定性并且给了用户便利。同时化解了线上与线下的冲突。合作共赢。这是我们讲线上的企业为什么要做O2O。
而线下的企业为什么要做O2O,在过去几年中,如果O2O只是两个O来看,其实中国大部分的企业已经都是O2O了,但为什么过去几年中没有一个成熟的O2O模式呢?或者没有一个成熟的O2O企业,或者案例来说服我们呢?为什么?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到O2O的精髓,O2O的精髓对于一个企业来讲:成本、效率、便利、协同,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,同时为服务消费者提供了便利,然后在企业的经营内部产生了协同,而这些必须是在利用IT、利用数据、利用团队协作达到。迄今为止,还没有哪一个企业做成了O2O。其实O2O已经来了,不管企业是迎合它,还是避开它,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什么,需不需要O2O,如果说你活的很好,你的经营很完美,你就不需要O2O,所以迎合它也好,躲避它也好,这个都不存在问题。
上面我们讲O2O怎么来的,线下怎么做,线上怎么做,企业应该怎么做,另外呢,O2O我们讲一个很中庸的话题,可做可不做,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做法。不需要生硬的给自己套O2O的标签,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做法。
那我们先看品牌商,如果它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,我们也看到比如说绫致这样的企业,业内传出新闻,它66家店与腾讯内测,几个月时间卖了1000万,这是一条正道。没有问题,但前提是它是一个全国性的企业,它也是一个有实力的企业,它可以形成联动,不是所有的品牌商都可以这么玩的。这样全国性的品牌适合公司战略级的玩O2O,自上而下的把门店通过微信、APP、互联网的方式和线上打通,那这种打通其实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和更多的选择。同时激活了它的库存,然后线上线下的利益也在这里达到了平衡,线上的订单业绩可以给他店里面去,这就不存在谁抢谁定订单的问题,因为这是大品牌。
区域性的品牌,没有那样全国性的扩张实力,就应该在这个区域内利用自己在区域的成熟度,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附加值的服务,让消费者更具有粘性,因为你做的是区域市场。失掉这个区域等同于失掉了整个市场。
最近有消息说,某酒类B2C正式进军O2O。5年花费数亿元才做到现在。而今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,做个简单的APP,就号称进军O2O。企业要根据自己的身份、自己的的基因,去找适合自己的O2O方式,而不是为了O2O而O2O,更不是为了借O2O之势去做一锤子买卖。
还有一些呢?我们看京东玩O2O,为的就是一个战略布局,京东自己开一万家便利店,不是不可能,而是不够快,同时无法做到这样的管理,人员扩张,跟不上。虽然大家玩的是O2O,但是大家玩的还是互联网速度,互联网思维,那么京东的O2O其实相当于把它的平台延伸到了线下,它做订单分流,给线下利益,满足自己的分成利益,佣金利益。
阿里巴巴玩O2O也是这样的,线上能丰富扩张的商家,基本上已经饱和,格局已定,那它要渗透到线下去,怎么办呢?只能联合线下的连锁商场,超市等等,它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未来跟它的线上全部打通以后,那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市场。说来说去,任何一个o2o公司都有自己的目的。阿里和京东的目的是布局,是在互联网红利快结束的时候,快速布局线下,迎来自己的第二春。
还有一些O2O是做的还不错,至少方向可以。比如麦当劳、肯德基。他们从来没讲过自己是O2O,但是他们真的把O2O作为了一种经营手段,互联网信息化工具去使用,他们可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,他们可以精准到门店,他们可以用电话、APP、线上……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的通道需求和便利需求,所以他们配送是加配送费的,但是消费者也愿意,为什么?因为他们实实在在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。还有中酒网和中酒连锁,线上加线下,无线加PC,还有400电购。光有这些不够,它还有套非常完整的O2O系统,耗时半年开发完成,满足了“一时达”,满足了消费者的“及时性需求”。没有系统支持的O2O将寸步难行。
互联网的历史上,或者电子商务的历史上,出现了很多模式,从一开始的门户,到聊天软件、到搜索工具、到游戏,再到SNS,电商火爆后,又从B2C、到团购到社会化SNS,到品牌电商、淘品牌,直到现在的O2O。互联网的模式永远在演变,但是为什么部分企业成功了,很多企业没有成功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企业不按照自己的节奏走,不按照市场的节奏走,而是“见利忘义”,应和模式,不停的在追着模式走。
典型如凡客,一开始是个B2C,后面是个品牌,再后来扩品类成了百货,再后面又做开放平台,它一直再迎合趋势,一大圈弯路后,到头来它又回归到品牌。他是凡客,它今时今日还有雷军再给他一把柴,一把火,让它继续去寻找自己的品牌出路,它还有缓和的生存的余地。但是大多数的企业没有这样的土豪背景,没有这样的硬实力背景,一味的迎合模式,不要说迎合3次,即使迎合一次、两次,这种迎合,表面上看在跟着趋势走,但其实是忘了自己的初衷,改变了自己公司的战略,所以必败。
来源:品途网
了解更多新媒体行业资讯,请访问巨搜科技- http://www.juso8.com